跋山涉水找到你 — 中庸之道

小时候,因为一些原因,总是被大人夸奖,所以我有些自得,自傲,以自我为中心,遇到问题总是先入为主,指责对方的不是,被指出自己的错误也总是感觉很没面子。

12岁后,《说岳全传》是我读的第一本完本书,很敬佩岳飞的功绩和为人,之后看了《说呼全传》等,初中后又看了《上下五千年》等,中国的历史就这样走进我的生活,带给我精神上不一样的感觉,而最佩服的就是像岳飞这样的儒将。但是对于儒家的态度,可以说是起于岳飞,也止于岳飞,认为是儒家思想害了岳飞,所以儒家的经典读物如《四书五经》等,我一本都没有看过。

在读书的过程中,我也不断地印证我自己的行为和思想,又不喜欢看太过理论的知识,这条路走得很漫长,历史的残酷让我收起自己的锋芒,体会世界的变幻,慢慢变成了圆润的人,除了自己人,对外人从不发脾气,对外人有足够的耐心,心里面偶尔出现的小九九也让我惶恐不安,感觉自己没救了。

再后来,开始接触到《得到》,了解一些西方的现代主义思想,逐渐改变了对自己人的态度。以前虽然家里很和睦,但是我总是不耐烦爸妈的说教,免不了会吵几句,现在已经是心平气和地接受他们正确与否的说教了。但是这些内容,我不认为可以真正提升我的心境,总感觉有些隔阂(准确的也说不上来,在心理学的范畴来讲,是因为儒家思想其实已经占据了内心最重要的位置,而选择性忽略了),而在预习《中庸》的时候,给了我很大的惊喜,真的有那种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”的感觉;这么多年从各种书本中的探索所收获的,居然都能从《中庸》里面找到,但假使我早两年读到《中庸》,也不一定会有这样的收获。

如果说我自己读到的只是宽泛的大道理,那么刘伟见老师的讲解,就是丰富了内涵,从大到小,以小见大,给思想加上了翅膀。

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千多年,物非人非,但是对待人与世界的思想,我认为我们还需要追本溯源,就像是其他人所说的,一手资料二手资料,现在的信息过于丰富,不大容易挑选,我们能够越过时空,回到本源来认真体会,实在是一大幸事。

中庸 不偏不倚之谓中,不易之谓庸。

欢迎来到《中庸》的世界!


评论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

此站点使用Akismet来减少垃圾评论。了解我们如何处理您的评论数据